亦雅亦拙为哪般

分类:天地影
2014-04-03 15:21 阅读(?)评论(0)


             


亦雅亦拙为哪般

——戏说楼兰飘雨画作

文/听雨


赏楼兰的画如读楼兰的字,别有洞天。

她的画亦雅亦拙,古怪可爱,一笔一划无不透彻着诙谐与灵动的趣味。她的画,不是传统的中国水墨,也非写实的西画。如果我们习惯以传统绘画语言来诠释她的画作,似乎无法为她的画作定位。

不过,但凡读过楼兰文字的人,才有可能走进她的画框,并为她的画津津乐道。因为,她的画与她的字原本就放荡不羁(不含贬义),不受传统与所谓艺术门类的束缚与羁绊,也不徘徊于固有艺术形态的领地,她将手中的笔墨放飞,令它们在浩瀚深邃的天空自由翱翔,在广袤无垠的原野恣意驰骋,故而,我们才有了难得的机会,去领略别具一格的文字魅力,去触摸那独具匠心的绘画天地。如果说,楼兰的文字是一幅风情万种的画卷,那么她的画就是那妙不可言的文字,更似诙谐机敏的语言,悦耳、动听。
   
文字是有修为的,画亦然。大凡在欣赏一幅艺术作品时,有两种阅读途径或方法。其一,通过作品阅读作者。其二,阅读作者走近作品。而读楼兰则不然,你当先读她的文字,如果在她的文字里,你读不出文字的意境,你就无缘领略她巧妙乖戾、拙趣横生的绘画语言,你会与“妙趣”擦肩而过。
   
楼兰的画笔,不是用来美化生活的,而是以此揭示内心深处一种渴望与奢求,祭奠或缅怀那些失去的时光与过往。那些刻意梳理成笨拙线条的笔触,实际正是这样心理的写照。一幅画作美不美,除了视觉感,还有画作的意境与内涵,而后者恰恰是一幅作品的灵魂,楼兰的画就是以这般的意境来阐述美的,来再现内心世界的万语千言。
   
看画有“三视”。俯视,平视,仰视。俯视,是指站在理论的高度,对一幅画所作的苛刻评价,这样的评论大多太过主观;平视,是指站在作者的角度,赏识一幅画作,这样的赏识更为客观,更易与画作产生共鸣;仰视,有时是指对一幅画作的赏识与崇拜,但更多的是对作者的仰慕。
   
看楼兰的画,我当然是平视的了。我与画作里的人聊天话桑麻,在画作的风景里,信马由缰,闲庭漫步,并不是走马观花,亦不是壁上观。譬如,在楼兰的这些仕女图中,个个衣着华丽,体态轻盈,但是唯独不见兰花指,不见玉人面,手无芭蕉扇,足无三寸莲,取而代之的是放鹅的竹竿,肩头的柴禾,这般的不搭调,是楼兰的疏漏或败笔吗?显然不是。
   
如果将画面译为文字或旁白,那将是:“侬何曾是金枝玉叶的命呀,那紫禁城的红墙碧瓦,怎能锁我于宝阁金笼,瞧那厮高衙内,高富帅,个个威武挥鞭,宝马,路虎,个个张牙舞爪。看那灯红酒绿的闹市,锦绣繁华。何处乃侬灵魂之家园矣。”
   
看完楼兰的画,画者的心思不言自明,她渴望心灵回归,她忘不了家乡的一草一木,忘不了村口的黑枣树,还有枝丫上的巢儿。忘不了那条湍流的小河,还有小河上的小桥,忘不了葳蕤的荷塘,还有荷塘摇曳的白莲花,忘不了外婆的火烧炕,还有那双温暖摩挲的手掌。忘不了那玉米地里烤玉米的浓香,忘不了那篱下话桑麻的大婶大娘,忘不了那黄昏里的暮归牛,忘不了月光下的菊花酒。

也许她想去放那一群鹅,想盘腿热炕头,想当个穿着兰花花袄的俏婆娘, 想长成山水间,那朵人见人爱的——兰花花。

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4-04-03 21:31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